职业化瓶颈
倪月英主任一针见血地指出,职业化的瓶颈就是体制。
“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:三资企业大约有1/5的人员是职业经理人,民营企业大约有1/10,国企就不用说了。”一位业内专家忧虑地说,“什么体制吸引什么样的人,决定其职业化要达到什么程度。”
倪主任认为,职业化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实施市场行为,进行市场配置,而不是行政干预,不是一纸任命。“比如职业经理,只要我具备职业经理的素质,只要有相应岗位,就能胜任。这是排斥大小企业、行业的。只要我觉得可以胜任,合适的,就可以,不管到哪儿,都履行我的职业行为。职业化要有一个制度化的体系支持。”
在建立体系制度,培育职业人方面,民营企业无疑走在了前列。郭阳道先生说,民营企业在有了第一桶金之后,纷纷实现管理的制度化,因为要扩大经营,就不可能完全靠自己,而是要靠职业经理人。国内正在走由创业人管理到职业经理人管理的转变过程,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,同时也给职业人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。这对艰难的国内职业化进程,无疑是重大的利好。